6月27日,美国中国总商会与深圳国际仲裁院、纽约国际仲裁中心及深圳市驻北美经贸代表处在中国银行美国地区大楼(纽约)联合主办了以“中国国际仲裁是否公正:以深圳国际仲裁院的改革与创新为视角”为主题的研讨会。商会会员中伦律师事务所和德恒律师事务所(纽约)协办了本场活动。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美商界和法律界的专家代表,聚焦跨境商业纠纷的风险控制和解决办法等议题,就提高国际仲裁、调解和谈判的独立性和公平性进行了热烈讨论。共有121位法律界和工商界人士,包括在美投资的中企代表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博士围绕该机构的创新与改革进行了主题演讲。他介绍,深圳国际仲裁院在2012年引入法定机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了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超过三分之一的理事来自境外。他说道:“这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运行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得以提高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刘博士分享了中美经贸纠纷的经典仲裁和调解案例,提到仲裁机构的独立性是高效仲裁、解决跨境争议的重要原因。
伦敦国际仲裁院前院长、美国仲裁协会理事、波士顿大学法学教授William W. Park围绕如何平衡仲裁过程的效率、开销与公正性等因素发表了主题演讲。Park教授以他在国际仲裁领域多年的亲身经历为例,具体、生动地分析讨论了平衡这些因素的困难与挑战。他强调,国际仲裁需要注意各国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
随后,来自法律、仲裁领域的专家代表们就国际仲裁规则以及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趋势召开了专家小组座谈会。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教授Mark Feldman主持,嘉宾包括刘晓春博士,William W. Park教授,JAMS国际部主任Ranse Howell,美国仲裁协会副主席助理Christian Alberti,McDermott Will & Emery律师事务所合伙人Lisa M. Richman,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合伙人朱茂元,以及德恒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James Shorter。嘉宾们就两场主题演讲进行了点评和深入讨论,并回答了观众提问,议题包括如何保证国际仲裁的公正与高效,提高仲裁员的专业性,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等。
最后,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沈四宝教授进行了闭幕致辞。他提到中国的仲裁体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共赢价值观,并介绍了中国为加强仲裁国际化而采取的两个新措施: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将在深圳和西安设立国际商事法庭,二是深圳国际仲裁院将在中国参与组织一个新的机构,用于防范与解决纠纷。沈教授高度评价说,本次研讨会加深了中美两国仲裁制度和文化的交流对话,有利于促进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
总商会感谢参与组织此次座谈会的合作方以及各位莅临现场的嘉宾、专家和企业代表,希望这场座谈会能够进一步促进中美商界与法律界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仲裁制度的发展,增进两国在法律制度和文化方面的相互理解。
美国中国总商会
美国中国总商会(以下简称“总商会”)成立于2005年,是代表中国在美投资企业的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总商会旨在为来美投资的中资企业提供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中美两国的商业交流与合作。总商会目前拥有约1500家会员企业,涵盖在美投资的各类中资企业及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跨国企业和美国当地企业。其中,58家会员企业位列2017《财富》世界500强。截至2017年,总商会中资会员企业对美投资额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在美直接雇佣员工超过20万人,间接支持超过100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中国总商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分布在纽约(总部),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以及休斯顿等地,覆盖全美50州。
美国中国总商会基金会
美国中国总商会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是拥有501(c)(3)免税资格的慈善组织。基金会通过开展调研、公益慈善及组织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等活动,致力于加深中美两国的相互理解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