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GCC Leaders Profile: 美国凤凰纸业威克利夫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江玉林

CGCC Leaders Profile: 美国凤凰纸业威克利夫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江玉林 featured image

Share this article

江玉林先生,工商管理硕士

2004/9-2013/7:金光集团APP(中国)- 先后担任APP(中国)生活用纸事业部组织发展经理、个人护理事业部人力资源经理、APP(中国)总部人力资源高级经理

2013/7-2015/2:上海护理佳集团总裁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

2015/2-2019/1:山鹰国际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经理、副总裁

2019/1-至今:山鹰国际副总裁,北美事业部CEO,赢创资本(山鹰国际全资子公司)CEO,凤凰纸业威克利夫有限责任公司(北美赢创资本下属企业)CEO


凤凰纸业威克利夫工厂成立于2018年9月,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工厂位于西肯塔基州密西西比河沿岸,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员工超过290人。凤凰纸业可生产高质量的原木纯纸浆及各种等级的文化用纸,年最大产能达到30万吨。作为山鹰国际北美分公司下属企业,公司建立旨在以丰富母公司的业务覆盖,拓展海外市场,与集团战略发展相协同。 

作为中国造纸业龙头企业之一,山鹰主要做造纸包装和前端再生纤维回收,在中国国内有5家造纸厂和20多家包装厂。2007年开始进入美国,在美国主要是收购废纸运到中国,再进行造纸和包装箱制作。面对2021年在美中资的风险与挑战,江玉林先生就中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展望未来赴美投资的环境与所需预备的条件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分享他作为中资企业家,在中美关系紧张化与反亚裔思潮泛起背景下工作生活的经历与感受。


人物访谈 

(本期访谈内容由FT中文网编辑主持) 

FT中文网订阅音频新闻主编 林匯棟: 江先生,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对咱们公司的冲击体现在哪些方面?您预期什么时候能够恢复到我们疫情前的水平呢? 
 
美国凤凰纸业威克利夫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江玉林: 谢谢主持人。正如您刚才所讲的,确实这两年在美的中资企业遇到一些挑战,作为山鹰集团来说,我觉得我们更明显。一是在2019年我们刚刚投入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中美贸易战,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在美国建立原料基地,能够回到中国去,但是后来由于贸易战的爆发,我们不得不调整策略来立足于北美市场。2020年初爆发了疫情,疫情加上贸易战的重叠,对我们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市场是需求急剧的下滑。尤其是2020年3月份美国疫情爆发以后,很多公司在家办公,学校停课对我们的客户来说需求马上有很大幅度的减少,市场急剧下滑,我们的开工率在去年三到五月份不到三分之一。 
 
第二个,中美之间的人员往来也受阻。疫情是主要的原因,美国在去年2月2号的时候就宣布关闭对中国的边境,限制中国人员赴美。我在2020年春节后来美国的时候也非常困难,经过第三国的“洗白”才抵达美国。再加上后来特朗普的一些限制政策,导致我们当时想从中国派到美国来的一些技术和管理人员后来都没有能够进入美国,对人员的交往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个是给我们生产经营上造成的一些困难,尤其在肯塔基这样比较偏远的地方,员工的一些心理上的冲击和不稳定,给我们生产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四个,这种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者信心也造成很大的打击。我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不知道中美贸易战什么时间能够停,也不知道未来的市场什么时间可以恢复,所以在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反反复复地考虑,是否要停产几个月,把员工拨回去,实际上是度过了一个非常纠结的时期。去年下半年疫情开始逐步好转,市场开始逐步恢复以后,疫情的冲击也造成国际供应链格局的一些变化,现在的情况就是物流成本的增加,包括制造费用,大宗原物料成本的增加,所以目前在经济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对于凤凰纸业来说,好处是造纸行业属于美国的基础设施行业,去年紧急状态以后,政府并没有要求我们停产,所以我们虽然不是满负荷生产,但是一直还是断断续续地在进行。 
 
实际今年从2月份开始3月份以后,我们整个的生产经营状况已经恢复到了比较正常的状态。我们目前的订单量也很足,排到了大概10月份,基本上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当然,对我们来说业绩挑战还是比较大。 

林匯棟:作为一家中资企业,现在依然在美国市场运作和投资,其实要考虑的内容确实很多,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你现在是如何看待美国市场的? 
 
江玉林:谢谢主持人,很好的问题。总商会的调查报告有个很重要的发现,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以及中美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在美中资企业的投资意向比2019年还是有所提升,所以就是说整个在美中资企业继续开拓北美的业务,继续对北美进行投资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 
 
从我们来说,有几点还是值得我们特别去关注的。一个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它没有发生变化,虽然中国的绝对的消费额、绝对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从人均的消费来说,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在这点上来说,任何一个跨国经营企业可能都不会忽视这一块市场。 
 
第二,基于疫情之后的一些变化,包括我刚才讲的全球供应链格局的一些变化,中美关系的一些变化,作为我们在美的一些中资企业,同时对未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有一些思考。包括前面也有提到政策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带来两国民众之间情绪的一些波动,包括自己本身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对在美国的投资还是呈谨慎的乐观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消费市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美国的营商环境,法律环境还是比较适合跨国企业进一步在美国的一些投资运作。 
 
第三个点,我觉得在美国有很好的过去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企业经营上面的理念,包括人才的沉淀。我们中资企业要走出去,要出海,对自身管理水平管理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 
 
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看好对美国的进一步投资,当然我们需要深入地去研究,比方说更进一步去融入美国的社区,更多从美国当地的政策,包括法律的环境来重新思考我们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以及)在美国当地的一些管理的手段和策略,所以尤其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要有一些充分的准备。 
 
林匯棟:除了您的企业和行业的这种特性以外,我知道您也是很多年都活跃在美国的中国企业家圈子里面,在这个圈子里面,现在在美国的中国的企业家们有没有一些共识或者是一些担心或焦点? 
 
江玉林:如果以我个人来看,我觉得首先的判断是我觉得双方的关系没有媒体或者民众想象的那么差,至少我在肯塔基这个地方,不管我们跟当地政府也好,跟我们的社区也好,跟我们的供应商或者我们的客户也好,总的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融洽、相对有效的关系 
 
第二点,因为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这种政治上的敌视不可避免地,我们会对企业的经营策略有一些调整。 
 
从一个企业负责人来说,我们并不认为中美之间的这种经济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还是认为在美国的投资,包括我们在美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值得进一步去深耕去研究和探讨的。 

林匯棟:从总商会今年的报告里面看到,对中资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风险,比如说要符合两国新的这种监管思潮,一些合规风险都凸显出来,那么中资企业如果今天还要去美国投资的话,你认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么样才能够适应当前这种形势? 
 
江玉林:首先在美国第一个就是要合规,,因为美国的法律体系跟我们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不一样,所以来美国第一个就是要合规。我想对每一个在中国工作习惯了的人来了美国以后可能都是一个挑战,比方说我以前是做人力资源的,我在国内的时候一直是做HR。我们在国内做HR的时候,我面试的时候要问你的薪资,问你的学历,问你的年龄等等,这个在国内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美国这就是违法的,所以我觉得第一点首先是要合规,我们要有当地的一些资源,尤其是律师的一些资源。 
 
第二个我们来美国以后也遇到一些冲击,比如说工会。在合规的前提下,我觉得作为投资方来说,我们要积极地利用法律去争取自己的利益,涉及到自己一些原则的利益问题,不能随便地去妥协。我们在2019年2020年这两年当中,与美国当地的工会有一些争执,对于中资企业来说,我们来到美国,谈到美国的工会大家都有一些发怵。 
 
林匯棟:刚才其实我们都笼统地都谈到了,但是最近比如说一些中国的科技企业赴美上市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是夹在资本需要变现收益和国家的审查趋于不可控的这样一种情况下的尴尬,就像近期一些赴美上市的企业,遇到了两股安全审查力量的叠加,您在美国,也都处理过或者密切关注着中资企业在美国的投资融资的行为。您怎么看待中资或者中企在美投资如果要取得信任的话,有时候甚至会涉及两边的信任,这个问题有解吗?有什么好的高招吗? 

江玉林:我从企业角度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因为一方面我是山鹰在北美的CEO,但是我们在山鹰的内部董事长给我的另外一个头衔叫山鹰的文化大使,集团内部他们都叫我张大使。为什么总部把我定位成一个文化大使呢,我觉得这里面实际上就涉及到您刚才所讲的作为中资企业来美国以后,在美国本土建立信任的问题。我可以把它概括成“四个融合,一个尊重”。 
 
第一个融合就是人才的融合,虽然我们是一家百分之百的中国公司,但是我们在美国的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主要还是依靠美国本土的人才。第二个叫文化的融合,我觉得虽然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是人性是相通的,很多事情其实也是可以通过文化的传导,让大家更多的去理解。第三个就是市场的融合,我们既要看国际的,尤其是中国的市场,很多美国人是有期待的,都知道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但同时也要看美国本土的市场。 
 
第四个就是价值融合,我们山鹰一直强调要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每个人都想挣很多钱,但你的工资不是老板给你的,你的工资是你挣的,要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所以这种价值的融合,我们要设立一些激励的手段,让大家能够充分去理解。 
 
最后一点就是在合规的前提下要尊重这种差距,包括美国的法律环境,它的人文习惯,包括肯塔基当地乡村风土人情的习惯,我们要尊重,所以总体来说就是通过融合和尊重,让大家彼此之间能够多一些理解,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样,至少在员工当中,大家可以对股东对中国文化对中国的母公司有更好的理解。 
 

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刚才前面提到的,我们要多做一些社区活动,让社区能够理解。比如说我们在当地处于农业地区,每年有丰收节,丰收节的时候我们会去赞助一些活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邀请当地的居民来到公司里面,发一些零食,做一些活动等等,融洽一下与我们当地社区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 
 
林匯棟:你刚才谈到了跟当地社区的沟通,你怎么跟美国当地的环保部门进行的沟通,有没有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或者由此形成的冲突呢? 
 
江玉林:很好的问题,中国和美国它的环保政策和要求也都不一样,我们来美国的时候就入乡随俗,所以我们第一点就是聘请了美国当地的环保咨询机构,美国当地的律师,在我们收购之前就对整个工厂以及工厂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做了一些详细的评估。 
 
然后,在律师和咨询机构的帮助下,能够出一些方案,跟政府的环保部门去沟通,大家能够很快达成一致,必须要合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主动要求当地的环保机构来对我们的环境进行日常的监测,我们每周都邀请当地环保机构来现场,不管是对当地的空气也好,土壤也好,排污也好,进行监测。数据是会说话的,大家看到数据自然而然会放心。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大家可能对造纸行业有点误解,认为造纸行业污染很高。造纸行业是个高耗能行业,但它不一定是个高污染行业,美国本身它的能源消耗就比较强,因为中国这几年对环保的治理标准是严于美国的,对造纸行业来说,中国环保的要求比美国要严格,所以我们拿到中国的标准回来以后发现,应该美国比我们相对来说可能会稍微放松一点,所以我们来美国投资以后,对环保来说,这倒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对当地的环保有评估。第二个是要符合美国当地的环保政策。第三个是跟当地的环保机构能够保持这种很紧密的联系,把所有的数据放在阳光下,让大家能够理解和了解。 
 
林匯棟:您的分享很有意义。最后,可不可以请你用一句话来谈一下您最终的感受和感想。 
 
江玉林:谢谢主持人。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从我一个在美中资企业来说,我自己的感觉美国人还是很友善的,还是很包容很开放的。我觉得我们中资企业来美国,对一些出海的中资企业来说,我们不仅是着眼于当地的市场和资源,同时也是民间的大使,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一个必由之路,我们去学习去攀登。美国虽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不好,但是就像华为的任正非说的,美国仍然是最好的老师,他值得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他作为我们的老师去真正地向他学习。等到我们学习到了以后,真正的中国的企业成长起来以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内的家人也好,朋友也好,很多人对我们在美国会有一些担心,包括疫情,枪击案,亚裔仇视等等,我觉得国内的朋友担心是很正常的,但是也不用担心,在美国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在美国挺好,借用古代诗人岑参的一句话,“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谢谢。 

欢迎访问http://www.phoenixpaper.com/获得更多信息